“礦山復綠”是指通過采用工程、生物等技術手段對因礦山開采引起的地質環境問題進行綜合治理,使礦山地質環境達到穩定、生態環境得以恢復的過程。
復綠之前,需要消除采礦活動誘發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的隱患,進行削坡、護坡工程;復綠之后要進行相應的工程建設和景觀改造工作。最關鍵的環節則是對裸露巖石面進行邊坡綠化工作,首先得人工噴土,給草木提供生存的環境,最終要通過后期養護,讓植物能夠自然生長。
現階段,我國礦山地質環境治理中常采用的礦山復綠技術方法主要有覆土綠化、擋墻蓄坡綠化、開鑿平臺綠化、邊坡鉆孔綠化、魚鱗坑蓄土綠化、掛網噴播綠化、生態袋綠化、生態草毯綠化、飄臺綠化、植生混凝土綠化等。
優點:
技術簡單可行,覆土后可種植農作物、喬灌草等,能有效保持水土和地表的抗沖刷能力,有計劃地逐步改良土壤土質,實現耕地、林草地指標的占補平衡,具有一定的景觀價值并減少了揚塵。
礦山復綠方法眾多,在實際應用中需要根據治理礦山的具體情況選用不同的治理方法,采用多種礦山復綠方法進行組合,以期實現最佳綠化效果。